1. 燃料质量不达标
劣质燃料(如高硫煤、含水率>10%的生物质)会大幅增加烟尘生成量。例如,硫含量超过1.5%的燃煤燃烧时,烟尘浓度可达300-500mg/m³(参考《燃煤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系数手册》),远超国家标准限值(通常为50mg/m³以下)。
2. 燃烧工况异常
- 空气过剩系数不合理(理想值为1.2-1.4),导致燃烧不充分,未燃尽碳颗粒随烟气排出;
- 炉膛温度低于800℃时,燃料裂解不充分,烟尘粒径增大(>10μm占比提升30%以上)。
3. 除尘系统效率低下
老旧布袋除尘器(过滤风速>1.2m/min)或静电除尘器(比集尘面积<50m²/m³/s)无法有效捕集微细颗粒物(PM2.5占比超40%)。
1. 燃料与燃烧优化
- 采用低灰分燃料(灰分<15%),搭配预干燥处理(含水率控制在8%以内);
- 安装氧含量传感器动态调节风量,确保空气过剩系数稳定在1.3±0.1。
2. 除尘技术升级
对比不同除尘方案效果:
*注:数据来源于《工业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》(HJ 2020-2012)*
3. 运维管理强化
- 每月检测除尘器压差(正常值<1500Pa),及时更换破损滤袋;
- 每季度校准烟气在线监测系统(CEMS),确保数据误差<5%。
企业需建立“源头控制-过程优化-末端治理"闭环体系,例如某钢厂通过加装余热回收装置(降低排烟温度至120℃以下),使烟尘沉降效率提升18%。同时建议参考《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指南》中“烟气湿度控制在8%-12%"等关键参数,实现长效达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