确认橡胶圈、金属法兰等关键密封部件的磨损程度。若发现裂纹、硬化或变形,需立即更换同规格材料。建议采用显微镜观察边缘磨损状况,避免肉眼误判。
检查炉体与炉门装配是否存在角度偏移。使用激光测距仪确认法兰盘间距均匀性,必要时通过螺栓扭矩重新调整受力分布。特别注意接口处不得出现超过0.5mm的阶差。
建立石英砂、金属碎屑等异物的清除标准流程。推荐使用压缩空气配合丙酮溶剂进行深度清洁,严禁采用物理刮擦方式处理氧化层。清洁频次应匹配生产周期。
当自主排查无法定位泄漏源时,需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氦质谱检漏。根据测试报告制定针对性维修方案,涉及炉体结构改造时必须由原厂工程师参与。
通过上述措施可显著提升密封系统的可靠性。建议将密封维护纳入预防性保养计划,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建立失效预警模型。